为扎实推进 2025 级新生《心理健康与指导》课程教学工作,帮助新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10月9日,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在会议中心 404 会议室召开《心理健康与指导》课程专题研讨会。

本次课程研讨,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为核心,围绕八大专题展开研讨与经验分享,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近百名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全程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作为省内率先于 2008 年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高校,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导向,持续探索课程优化路径:一方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先后制定并细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确保教学环节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教学资源标准化,实现“专门教材编写、参考教材配备、教学课件制作、测试题库设计”的“四统一”,为教学质量提供资源保障。同时,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凝聚智慧、以赛促建提升技能、听课评课优化教学”的“三坚持”机制,通过常态化培训、典型教学示范、跨部门交流分享的“三提高”举措,持续推动课程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让心理健康课程真正成为守护学生成长的“暖心课堂”。
此次研讨会亦是我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持续深化培育成效,学生工作处持续从认知、情绪、思维、环境和问题五大维度系统发力:以知识科普为抓手,帮助学生完善积极认知;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积累积极情绪;以替代转换为方法,助力学生养成积极思维;以内外兼顾为原则,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以聚焦问题为导向,支持学生挑战心理难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举措,全方位助力学生提升积极心理素养,不仅能帮助学生以更乐观的心态应对学业压力与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更能培育其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成长意识,为日常学习生活注入活力,也为未来步入社会、实现长远发展筑牢心理根基。
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立足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着力打造“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温度、有实用技巧、有科学方法”的鲜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续完善高质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注入更多“心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