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明大打怪副本记

从明尼苏达大学回来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经过在明大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我有了许多的心得与感悟。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美国与中国在教育体制、学习模式上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内容可能会有些琐碎,我就按照在明大学习的时间顺序说起了。

01选课方式差异

到明大的第三天,刚刚结束orientation,我们就开始了每学期最为重要的选课工作。虽然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也会在学期前开放教务空间,由学生们自己选择各自感兴趣的科目,但是相较而言,美国的选课会更加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并且会更加重视学生与选择的课程是否适配。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adviser,在选课前,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学院的相关部门预约adviser来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来做出最优的选择。(由于我们是国际访学学生的身份,所以在选课前咨询adviser这一步是必须且必要的,因此我们的咨询也是由老师统一预约的。)adviser对于学院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十分了解,他们会根据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划定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来供学生们选择。在圈定范围的过程中,他们会参考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哪些课程,在专业方面今后想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且会询问学生更倾向于理论性的还是实践性的课程,以此给出最合理的建议。

而在选课时,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只有学院和专业的概念,却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安排自己的课程时间。同样的课程可能会在不同时间都有开设,并且有时同样的课程名下任课老师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在选课的时候,得到任课老师的全部信息。

美国根据大学选课的这一特点,也相应地开发了一些为大学老师评分的网站,例如:rate my professor.学生们可以在网站上输入教授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之前的学生为这个教授做出的评价,以及课程的通过率等,学生们也就可以做出判断,决定自己应该选择哪位教授的课。这样选课的方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能够使学生们抛去一切外在因素,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课上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

02教学方式差异

在教学方式上,美国大学的做法也极为不同。我们都知道美国学生在课内的学习时间并不多,但是每上2个小时的课,相应的课外学习时间就需要学满4个甚至6个小时,所以实际上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明大有一个专属的app用来布置作业,除了学期结束,你的to-do list里的待办事项永远是满的。你会发现,学校的教授都深谙布置作业的精髓,每周追着赶着在deadline前完成作业,时间总是被填充得刚刚好。

除了每天都要完成的作业以后,几乎每个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从quiz,test到exam, 层层递进,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有一次测验在等着你。与国内只有期末考试的我们相比,每个周都要为考试而复习使学生能够少次多量地温习知识,这有利于我们将瞬时记忆转换为永久的长期记忆,也使我们学的课程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们课下需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消化吸收课上所学的内容,而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明大有很多图书馆,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岸的Walter Library和西岸的Wilson Library。两个图书馆都有大量的实体藏书文献,也设有公用计算机,只需要输入学号和个人密码就可以使用,便于学生查阅资料。除了查找资料之外,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上自习了,相较于在国内图书馆一座难求的情形,明大的学生少,自习场所多,而且基础设施更为人性化,插座几乎可以随手找到,可以用来给需要长时间学习的同学的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充电。除了图书馆,也有几栋教学楼24小时开放,我曾经在最忙的一段时间里去体验过通宵学习的感觉,即使是到了晚上12点,仍然有不少学生留在楼里学习。

另外,每节课每个教授都会有自己的TA(Teaching assistant),即助教。教授会在学期初公布自己的syllabus,即整个学期的课程设置,其中也包含着他本人以及TA们的office hour. Office hour是美国教育中一个很显著的代表,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的大学里,教授们都是到点上课,并不采取坐班制。这就造成如果离开课堂,学生们就很难找到老师。而Office hour就提供给学生们一个质询的机会,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找教授或TA来解答疑惑。

总的而言,在明大这一个学期里,我最深的感悟就是美国高校宽进严出与中国高校严进宽出政策上的不同导致我们对于大学教育的认知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在国内,越过了高考的鬼门关以后,很多学生都长长舒了一口气,认为学习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所以不再认真地对待大学的课程。从小一直听说国外的学生多认真、严谨,总觉得无非是夸大其词,但是真正去明大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却觉得所言非虚。除了之前说到的课下完成多余的学习任务之外,在课上讨论以及完成社会实践一类的group project时,他们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实地调研,与其说是一种学习热情,不如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风气与习惯。而我认为,对于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恰恰需要这样认真、投入、自发学习的态度,这是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一旦做到思维上的转变,也将会使我们受益良多。

最后给所有同学的一个小建议是,无论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打算,都最好能够抽一小段时间去国外的学校里去感受一下国外的大学生是如何生活。因为世界其实很大,生活方式也未必只有一种。也许走出国门,边体验,边思索,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上一条:2019年青岛市千名大学生暑期见习行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下一条:勇担育人新使命、开创立业新征程:学工人永远在路上

青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武装部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 308 号
邮编: 266071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