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正文

文学院“古典文献数字化与《聊斋志异》的诠释”讲座成功举办

6月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赵伯陶先生主讲的“古典文献数字化与《聊斋志异》的诠释”讲座在博文楼五楼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是东亚文学与文化中心系列讲座之一,由赵伟老师主持,文学院杨宝春老师以及四十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赵伯陶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资深编审,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出版各类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专著一百五十余篇。涉猎面非常广泛,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新近出版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4册,250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是赵先生用力多年的力作,也是《聊斋志异》集大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赵伯陶先生从自身经历说起,讲述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过程,并告诉我们,研究文学要从细节抓起。接着,赵先生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思路开阔、旁征博引,结合自己注释的经历,通过举例的方式阐明古典文献数字化对于《聊斋志异》诠释的重要性:《聊斋志异》中出现的许多典故语词,如《司文郎》、《胭脂》中的“白服裙帽”,在前代文献《周礼》、《南齐书》等中都能找到语源;蒲松龄对《左传》、《太平广记》的熟稔,使得对《聊斋》中的语词和描写信手拈来。古典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令《聊斋志异》的诠释变得较为容易,互联网与古典文献数字化的诸多检索功能,为《聊斋》的准确诠释大开方便之门,令我们今天有可能实现对《聊斋》真义的精准把握。赵先生启示我们,“学问基本靠搜”,我们要学会在互联网上检索自己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

最后,赵伟老师做了总结。

听了赵伯陶先生的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我们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文献带给我们的资源和便捷,指导论文写作,进行学术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上一条:徐卫林教授受邀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下一条:外语学院学子在“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比赛中获佳绩

青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武装部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 308 号
邮编: 266071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     

  • 官方微信